【原文·出处】
班超字仲升,扶风平陵人,徐令彪之少子也。为人有大志,不修细节。然内孝谨,居家常执勤苦,不耻劳辱。有口辩,而涉猎书传。永平五年,兄固被召诣校书郎,超与母随至洛阳。家贫,常为官佣书以供养。久劳苦,尝辍业投笔叹曰:“大丈夫无它志略,犹当效傅介子、张骞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砚间乎?”左右皆笑之。超曰:“小子安知壮士志哉!”
——范晔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节选
【译文·故事】
班超字仲升,是扶风平陵人,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。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,不计较小节。但是内心孝敬恭谨,在家里常勤奋吃苦,不以劳作为耻辱。口才好,对历史典籍多有涉猎。永平五年,班超兄长班固被征召为校书郎,班超和母亲也跟着到了洛阳。因家里贫穷,班超经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。长期劳作辛苦,他曾经停止抄写将笔扔在一边叹息道:“大丈夫没有其它的志向方略,也应当像傅介子和张骞那样,在异国他乡立下大功,来获得封侯,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碌呢?”身边的人都嘲笑他。班超说:“你们这些小子怎么能知道壮士的志向呢!”
【释义·点评】
永平五年:永平,汉明帝刘庄的年号。
傅介子,北地人。昭帝时使西域,刺杀楼兰王,封义阳侯。
张骞,汉中人,武帝时凿空开西域,封博望侯。
这里所述的是班超“投笔而叹”的故事,说明班超志向远大,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雄心;而他“从戎”是在此后的永平十六年,班超曾随从窦固进击北匈奴;真正实现他人生价值的事,是后来奉命出使西域,前后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,为汉朝社会经济相对稳定立下汗马功劳,被封为定远侯。
后来人们把文人弃文改就他业为“投笔”,多数情况下是指弃文就武。诗词中常会用到这一典故:唐·魏征《述怀》诗:“中原初逐鹿,投笔事戎轩。”宋·杨万里《送谈星辰许季升》诗:“许子儒冠怨误身,如今投笔说星辰。”《瑟榭丛谈》卷下引清·蔡莘腴《龙门即事》诗:“投笔何须侯万里,飞书尚欲辟千人。”王德钟《十九岁述怀》诗:“批龙探虎知无我,投笔荷戈更有谁?”
成语“投笔从戎”即出自这一典故。运用举例——唐·陈子昂《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》:“臣幸以常才,文武兼阙,始年十八,投笔从戎。”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崔秀才》:“盍投笔从戎,聊博升斗?”董必武《哭潘怡如》诗:“投笔从戎为自由,帝王军阀是君雠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二七章:“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,我要立刻投笔从戎,雪此国耻!”
(杨新华 译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