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典故故事 >> 内容

杵臼之交(杵臼交)

时间:2011-11-23 10:00:50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东汉时吴佑和公沙穆不计较身份地位结交的故事;“杵臼之交”、“杵臼交”典故的由来。...

 

【原文·出处】

    时公沙穆来游太学,无资粮,乃变服客佣,为佑赁舂。佑与语大惊,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。

——范晔《后汉书·吴祐传》节选

【译文·故事】

    当时公沙穆来太学求学,没有资费和口粮,就改变服装做佣工,受吴佑雇佣为他舂米。吴佑与他说话(感觉他不是一般人)非常惊讶,于是就在舂米作坊的杵臼间一起结交为朋友。

【释义·点评】

公沙穆:字文义,东汉北海国胶东侯国(今平度市)人。幼年家贫,立志为学,潜心攻读《韩诗》和《春秋公羊传》,并研究当时盛行的谶纬之学,逐渐学有所成,许多学者不远千里来到他所隐居的东莱山中拜访他。
太学: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,始设于汉代。
赁舂:受雇为人舂米。
杵臼:杵,舂米的木棒;臼,石臼,用以盛谷物。

    东汉时的吴佑(一作吴祐),字季英,他的父亲吴恢曾任南海郡(今广州市)太守,是二千石的大官。吴佑自幼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。12岁时,吴佑随父亲到了南海郡。父亲去世后,吴佑回到长垣县牧养读书,自得其乐,后举孝廉。也就是在这时候,他认识了受他雇佣在他家舂米的穷学生公沙穆,在与公沙穆的交谈中,感觉他谈吐非凡,于是就在舂米作坊里,二人结为了朋友。
    由于吴佑和公沙穆身份地位悬殊,并且是在舂米作坊的杵臼间结为朋友的,所以后人就把不计贫贱的友谊称作“杵臼之交”或“杵臼交”。典故运用举例——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成仙》:“文登周生,与成生少共笔砚,遂订为杵臼交。而成贫,故终岁依周 。”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六:“追忆 乾隆丙辰荐鸿博入都,在赵横山阁学处见美少年张君名顾鉴者,彼此订杵臼之交。”

杨新华 译评

编辑:杨新华 来源:编辑译评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东篱网(www.dongliw.com) ©
  • 联系我们 Email:yxh583*sohu.com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古文名句、典故故事、诗词名句、诗联漫话、格言警语、民歌辑览等栏目,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,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。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

    冀ICP备160301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