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·出处】
汉孝桓帝时,神仙王远字方平,降于蔡经家……麻姑至,蔡经亦举家见之。是好女子,年十八九许,于顶上作髻,余发垂至腰,其衣有文章,而非锦绮,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入拜方平,方平为之起立。坐定,召进行厨,皆金盘玉杯,肴膳多是诸花果,而香气达于内外。擘脯行之,如柏实,云是麟脯也。麻姑自说云:“接侍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向到蓬莱,水又浅于往者,会时略半也,岂将复为陵陆乎?”方平笑曰:“圣人皆言,东海行复扬尘也。”
——葛洪《神仙传》节选
【译文·故事】
汉桓帝时,神仙王远字方平,下凡到蔡经家里……(一会儿)麻姑也到了,蔡经也全家都来拜见。这是个漂亮姑娘,年纪十八九岁左右,在头顶上梳个发髻,其余的头发下垂到腰部。她的衣服有彩色的图案,但不是锦绣绸缎,光彩耀眼,难以言传。她进来拜见王方平,王方平站起迎接。坐好后,麻姑招呼送上随身带来的酒食,都是金做的盘子玉制的杯子,菜肴膳食大多是各种花果,香气散布在室内室外。分肉干给大家吃,样子象柏实,说是麒麟肉干。麻姑自己说道:“从上次见过以后,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。刚才到蓬莱仙岛,见海水又比过去浅了,计算时间大约才过了一半,难道又要变成丘陵和陆地吗?”方平笑道:“圣人都说,东海又要干涸,行将扬起尘土呢!”
【释义·点评】
行厨:这里指所携带的酒食。
不管这王方平和麻姑是不是人,反正说出话来是不像人,足以让人五迷三道,肃然起敬。一个说自上次见面以后已经看到三次东海变为桑田了,刚才从那儿过发现水又浅了;另一个也紧着附和说,圣人都说东海即将要扬起尘土呢。不过,也就是这王方平的后一句话露出了马脚——他忘了他是神仙了,怎么能去推崇圣人呢?
由这个故事产生了两个成语“沧海桑田”和“东海扬尘”。
沧海桑田: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,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。常用以比喻世事多变,人生无常;或比喻世事变化得巨大而迅速——也称“沧桑”。在诗词或文章中常被运用,如:唐·储光羲《献八舅东归》诗:“独往不可群,沧海成桑田。”明·刘基《惜余春慢·咏子规》词:“沧海桑田有时,海若未枯,愁应无已。”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后有延庆祖师塔,昙公不记其何代人,又不知何故陷于地中,沧海桑田,高岸深谷,信然矣。”赵朴初《普天乐·国庆十周年献词》曲之二:“三千六百日乾旋坤转,二十四小时沧海桑田。”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缮备》:“乍想起琼花当年吹暗香,几点新亭,无限沧桑。”清·唐孙华《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》诗:“劫火烧残变陵谷,浮云阅尽经沧桑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:“这一年之中,你我各各的经了多少沧桑,这日月便如落花流水一般的过去了。”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十七章:“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工友,什么样的人全见过。”
东海扬尘:东海扬起尘土。比喻世事巨变。典故运用举例——宋·张抡《蝶恋花》:“东海扬尘瓢不坏。寒暑□移,瑞日何曾改。”清·钱谦益《与族弟君鸿论求免庆涛诗文书》:“弟劝兄酬,我歌汝和,欢击瓦缶,醉卧竹根,诚不知夫东海之扬尘,北山之移谷也。”柳亚子《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》:“东海扬尘,唐代之冠裳莫问。”
(杨新华 译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