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典故故事 >> 内容

渔翁之利(鹬蚌相争渔人得利、渔人之利)

时间:2011-11-23 11:33:42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寓言故事——鹬蚌相争渔人得利。...

 

【原文·出处】

    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“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”蚌亦谓鹬曰:“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”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节选

【译文·故事】

    一只蚌正出来晒太阳,一只鹬来啄它的肉,蚌合上(外壳)夹住了鹬的嘴。鹬说:“今天不下雨,明天不下雨,就会有死蚌了。”河蚌也对鹬说:“(你的嘴)今天出不去,明天出不去,就会有死鹬了。”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,渔夫得到机会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。

【释义·点评】

喙(huì):鸟的嘴巴。
禽:同“擒”,捕捉。
久相支:支,撑持;即长期支着架子相持不下。

    这是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中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。战国时期,赵国想要讨伐燕国,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。他向赵惠王讲了这个“鹬蚌相争”的故事,然后说,现在赵国将要讨伐燕国,燕赵两国如果长时间相持不下,大家都会受到战争的弊害,那时候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故事中的“渔夫”了。赵惠王于是听从了苏代的劝说,停止了讨伐燕国的计划。
   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:在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,要善于把握全局,全面分析各种利害关系,不要因势均力敌双方的相互争斗,造成两败俱伤,使得第三方从中获得利益。
    这个故事后被概括为成语“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”或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例句——《古今小说·滕大尹鬼断家私》:“这正叫做‘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’。若是 倪善继存心忠厚,兄弟和睦,肯将家私平等分析,这千两黄金,弟兄大家该五百两,怎到得滕大尹之手?”《明史·外国传五·占城》:“王能保境息民,则福可长享;如必驱兵苦战,胜负不可知,而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,他日悔之,不亦晚乎。”毛泽东《质问国民党》:“你们不应该打边区,你们不可以打边区。‘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’,‘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’,这两个故事,是有道理的。”
    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,从中轻易取得利益的行为,被称为“渔人之利”或“渔翁之利”,也是出自这个典故。例句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六:“毛烈也晓得陈祈有三个幼弟,却独掌着家事,必有欺心毛病,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,得些渔人之利。”毛泽东《反对投降活动》:“他们纵容日本侵略中国,自己‘坐山观虎斗’,以待时机一到,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,借收渔人之利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,俄德出为调停,借收渔翁之利,大局又为之一变。”茅盾《虹》八:“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,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。”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(杨新华 译评

编辑:杨新华 来源:编辑译评
  • 下一篇:债台高筑(逃债台)
  • 上一篇:狐假虎威
  • 相关评论
    发表我的评论
    • 大名:
    • 内容:
  • 东篱网(www.dongliw.com) ©
  • 联系我们 Email:yxh583*sohu.com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古文名句、典故故事、诗词名句、诗联漫话、格言警语、民歌辑览等栏目,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,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。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

    冀ICP备160301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