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·出处】
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狐曰:“子无敢食我也!天帝使我长百兽,今子食我,是逆天帝命也。子以我为不信,吾为子先行,子随我后,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?”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,兽见之皆走。虎不知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
——刘向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节选
【译文·故事】
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它们,(一天)捕获一只狐狸。狐狸(对老虎)说:“您不敢吃我,天帝派我做群兽的领袖,现在您吃掉我,这就违背天帝的命令了。您如果认为我在说假话,我在前面走,您跟在我后面,看群兽见了我,有敢不逃跑的吗?”老虎认为这样做可以,所以就和狐狸同行,群兽见了它们都逃跑了,老虎不明白(群兽是)害怕自己才逃跑的,以为是害怕狐狸。
【释义·点评】
天帝使我长百兽:即“天帝使我做百兽长”的意思。长,头领、领袖。
子以我为不信:信,真实。
虎以为然:然,对、是。以为然,对前面所说表示肯定。
这是刘向在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中记载的楚臣江一对楚宣王讲的一个寓言故事。楚宣王问大臣们,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昭奚恤,到底是怎么回事?于是江一讲了这个“狐假虎威”的故事,意在说明北方诸侯并不是害怕昭奚恤,是害怕楚王的兵马,因为楚国的兵马都归昭奚恤统领,这就像狐狸走在老虎前边,群兽害怕的是老虎不是狐狸是一样的道理。
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:狡诈之徒借助别人的势力,可以逞快于一时,但决不会改变其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;当我们拥有了地位和威势,还要增长我们的智慧,遇事要冷静思考,才可避免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。
“狐假虎威”后来成为成语。假,借。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。比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。例句——北齐·魏收《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》:“谓己功名,难居物下;曾不知狐假虎威,地凭雾积。”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你只会拽耙扶犂,抱瓮浇畦,万言策谁人做的?你待要狐假虎威!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赵春儿重旺曹家庄》:“居中的人还要扣些谢礼,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债主,狐假虎威,需索不休。”曲波《桥隆飙》九:“十七八个宋家人,大人孩子,都有点狐假虎威,现出一派扬眉吐气的神态。”
(杨新华 译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