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·出处】
淳于髡者,齐之赘婿也。长不满七尺,滑稽多辩,数使诸侯,未尝屈辱。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,沈湎不治,委政卿大夫。百官荒乱,诸侯并侵,国且危亡,在于旦暮,左右莫敢谏。淳于髡说之以隐曰:“国中有大鸟,止王之庭,三年不蜚又不鸣,王知此鸟何也?”王曰:“此鸟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”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,赏一人,诛一人,奋兵而出。诸侯振惊,皆还齐侵地。威行三十六年。
——司马迁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节选
相关典籍:
楚庄王莅政三年,无令发,无政为也。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:“有鸟止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,不飞不鸣,嘿然无声,此为何名?”王曰:“三年不翅,将以长羽翼;不飞不鸣,将以观民则。虽无飞,飞必冲天;虽无鸣,鸣必惊人。子释之,不谷知之矣。”处半年,乃自听政。所废者十,所起者九,诛大臣五,举处士六,而邦大治。举兵诛齐,败之徐州,胜晋于河雍,合诸侯于宋,遂霸天下。庄王不为小害善,故有大名;不蚤见示,故有大功。
——《韩非子·喻老》节选
【译文·故事】
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。身高不足七尺。为人滑稽而有辩才,屡次出使诸侯国,未曾受过屈辱。齐威王在位时爱好隐语,喜爱通夜饮酒逸乐,耽溺其中不理政事,将国事推给卿大夫。官吏荒淫放纵,各国都来侵犯,国家危在旦夕。身边近臣不敢进谏。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:“国中有大鸟,停留在大王庭院里,三年不飞又不叫,大王知道这是什么鸟吗?”齐威王说:“这鸟不飞就罢了,一飞就直冲云霄;不叫就罢了,一叫就使人震惊。”于是命各县长官共七十二个人来朝奏事,奖赏了一人,杀掉了一人,举兵出击。诸侯震惊,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。齐国的威势在诸侯间维持了三十六年。
【释义·点评】
喜隐:喜欢说隐语,隐语即谜语。
沈湎不治:“沈”同“沉”。耽溺其中不理政事。
蜚(fēi):同“飞”。
诸侯振惊:“振”同“震”。
齐威王是个聪明人,不是孬种。他即位之初耽溺于饮乐,不过是图个痛快,过过权力瘾罢了。当淳于髡用隐语暗示他就是那个不飞不鸣的大鸟时,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,于是励精图治,终于使齐国威震诸侯,兑现了“一鸣惊人”的诺言。类似的故事在《韩非子·喻老》里早有记载,不过主角是楚庄王。窃以为“一鸣惊人”作为成语流行应归功于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。
成语“一鸣惊人”常用来比喻平时默默无闻,突然有惊人的表现。例句——明·杨慎《李白墓志》:“白常欲一鸣惊人,一飞冲天。”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创造十年续篇》:“一鸣惊人,实在是出乎意外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:“冯永祥想一鸣惊人,他来提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公式。”
(杨新华 译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