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典故故事 >> 内容

朝三暮四(狙公赋芧)

时间:2011-11-23 22:02:15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“狙公赋芧”寓言故事的原文、翻译及评论。...

 

【原文·出处】

    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,狙亦得公之心。损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俄而匮焉,将限其食。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,先诳之曰:“与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”众狙皆起而怒。俄而曰:“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”众狙皆伏而喜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列子·冲虚经》节选

相关典籍:
    其分也,成也;其成也,毁也。凡物无成与毁,复通为一。唯达者知通为一,为是不用而寓诸庸。庸也者,用也;用也者,通也;通也者,得也。适得而几矣。因是已,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。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,谓之“朝三”。何谓“朝三”?狙公赋芧,曰:“朝三而暮四。”众狙皆怒。曰:“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”众狙皆悦。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,亦因是也。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,是之谓两行。 

  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节选

【译文·故事】

   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,很喜欢猕猴,饲养猕猴已经成群,他能了解猴子的意思,猴子也能懂得他的心思。他减少家人的口粮,来满足猴子的欲望。过了不久家里就缺乏食物了,他想要限制猴子们食物的数量,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,就先欺骗它们说:“给你们橡果,早上三升,晚上四升,够吗?”猕猴们都生气地跳起来。过了一会儿说:“给你们橡果,早上四升,晚上三升,这样够吗?”猴子们都高高兴兴变得服帖了。

【释义·点评】

狙(jū)公:养猕猴的人。狙,猕猴。   
俄而:一会儿,不久。  
匮:不够。   
芧(xù):橡果。成玄英疏:“芧,橡子也。似栗而小也。”

    “狙公赋芧”这则寓言故事最早出现在《庄子·齐物论》里,但庄子意在阐明他的哲学思想。庄子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。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来看,是与非、正与误是不存在的,就像“狙公赋芧”一样,“朝三暮四”和“朝四暮三”没什么本质的区别。《列子·冲虚经》以庄子的故事为本体,加以扩充,增加了首尾,才真正成了完整的寓言故事。它启示我们,对待事物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,无论形式千变万化,其本质是不会变的。
    “朝三暮四”是由“朝三而暮四”而来,在原故事中是和“朝四而暮三”相配合,表明只变名目,不变实质。后“朝三暮四”成为成语,在意思上有了变化,常用来以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、朝令夕改。运用举例——《旧唐书·皇甫鎛传》:“直以性惟狡诈,言不诚实,朝三暮四,天下共知,惟能上惑圣聪,足见奸邪之极。”宋·司马光《乞罢免役钱状》:“夫差役出于民,钱亦出于民。今使民出钱雇役,何异割鼻饲口?朝三暮四,于民何所利哉!”元·乔吉《山坡羊·冬日写怀》曲:“朝三暮四,昨非今是,痴儿不解荣枯事。”《明史·左鼎传》:“倘忽不加务,任掊克聚敛之臣行朝三暮四之术,民力已尽而徵发无已,民财已竭而赋敛日增。苟纾目前之急,不恤意外之虞,臣窃惧焉。”    

杨新华 译评

编辑:杨新华 来源:编辑译评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东篱网(www.dongliw.com) ©
  • 联系我们 Email:yxh583*sohu.com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古文名句、典故故事、诗词名句、诗联漫话、格言警语、民歌辑览等栏目,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,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。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

    冀ICP备160301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