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典故故事 >> 内容

愚公移山(愚移)

时间:2011-11-24 20:24:43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“愚公移山”的原文、翻译及点评。...

 

【原文·出处】

  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,本在冀州之南,河阳之北。
  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。聚室而谋曰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”杂然相许。其妻献疑曰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”杂曰:“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”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,跳往助之。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
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:“甚矣,汝之不惠。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北山愚公长息曰:“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;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”河曲智叟亡以应。
  操蛇之神闻之,惧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,一厝朔东,一厝雍南。自此,冀之南,汉之阴,无陇断焉。

 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节选

【译文·故事】

  太行、王屋两座大山,方圆七百里,有万仞之高。本来在冀州的南部、黄河北岸的北边。
 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,年纪将近九十岁了,面对着山居住。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,出来进去曲折绕远。便召集全家人商量说:“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阻,使道路通往豫州南部,到达汉水南岸,可以吗?”大家纷纷表示赞同。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:“凭你的力量,连魁父这座小土丘都平不了,又能把太行、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?况且哪里放置那些土石呢?”大家纷纷说:“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,隐土的北面。”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,凿石挖土,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。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,刚七八岁,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。冬季和夏季变换季节时,才往返一次。
 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笑着阻止愚公说:“你真是太不聪明了。凭你残余的岁月和体力,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损毁不了,又能把土块和石头怎么样呢?”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:“你思想僵化,僵化到不能改变的地步了,连寡妇孤儿都不如。即使我死了,还有儿子在呀;儿子又生孙子,孙子又生儿子;儿子又有儿子,儿子又有孙子;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,山不会再增高加大了,怎么会愁挖不平呢?”河曲智叟无言以对。
 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,怕他不停地挖下去,报告给了天帝。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,便命令夸娥氏之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。一座放在朔方东部,一座放在雍州南面。从此,冀州的南部,直到汉水的北岸,没有山冈阻隔了。

【释义·点评】

高万仞——仞,古代长度单位,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。   
河阳——黄河北岸。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,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。      
惩山北之塞:“惩(chéng),这里是‘苦于、为……所苦’的意思;塞(sè),阻塞。   
出入之迂也:迂(yū),曲折、绕远。
始龀(chèn):龀,换牙;始龀,即刚开始换牙,年龄,约七八岁。
寒暑易节:寒暑,冬夏;易节,更换季节。指一年的时间。
汝之不惠:惠,同“慧”。
固不可彻: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。彻,通。
操蛇之神:传说中的山神,手里拿着蛇,所以叫操蛇之神。
夸娥氏: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。
一厝朔东:厝,同“措”,放置。

    “愚公移山”通过愚公挖山不止,终于感动天帝,帮他移走了两座大山的故事,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无论多么艰难的事情,只要有恒心和毅力,就一定会成功。所以“愚公移山”也就成为知难而进,有志竟成的典故。运用举例——清·黄宗羲《张苍水墓志铭》:“愚公移山,精卫填海。常人藐为说铃,贤圣指为血路也。”也省作“愚移”。唐·黄滔《融结为河岳赋》:“则有龟负龙擎,文籍其阳九阴六; 共触愚移,倾缺其天枢地轴。”
    “愚公”则常用以比喻做事有顽强毅力、不怕困难的人。例句——宋·辛弃疾《玉楼春·用韵答傅岩叟叶仲洽赵国兴》词:“青山不解乘云去,怕有愚公惊着汝。”明·夏完淳《大哀赋》:“人容鼓吏之狂,世笑愚公之癖。”清·陈维崧《洞仙歌·善权洞》词:“天风忽下,劈破青红茧,夸父 、愚公费裁剪。”
    “愚公移山”这个寓言故事,先前知道的人并不多。后因毛泽东为中共“七大”作闭幕词时,曾使用这个典故,而变得家喻户晓。《愚公移山》和毛泽东的另两篇文章《为人民服务》和《纪念白求恩》并称为“老三篇”。他说:“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,一座叫做帝国主义,一座叫做封建主义。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,要挖掉这两座山。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,一定要不断工作。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。这个上帝不是别人,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。”“愚公移山”从此成为表现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,不懈奋斗精神的典型用语和口号。解放后,它又发展成“愚公移山,改造中国”,成为鼓舞全国人民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动员口号。      

杨新华 译评

编辑:杨新华 来源:编辑译评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东篱网(www.dongliw.com) ©
  • 联系我们 Email:yxh583*sohu.com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古文名句、典故故事、诗词名句、诗联漫话、格言警语、民歌辑览等栏目,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,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。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

    冀ICP备160301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