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典故故事 >> 内容

掩耳盗铃(掩耳盗钟) 

时间:2011-11-24 20:38:24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关于“掩耳盗铃”成语的典故由来。...

 

【原文·出处】

    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

——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节选

【译文·故事】

    (晋国的大夫)范氏灭亡的时候,百姓中有个人得到一只钟,想要把它背走。只是钟太大没法背。于是就用锤子去打坏它,钟“咣咣”地响起来声音很大,他怕别人听到响声来与自己争夺,急忙把自己的耳朵堵了起来(以为自己听不见,别人也就听不见了)。

【释义·点评】

范氏之亡:指春秋时晋国贵族范氏被其他几家贵族攻灭的事。
况然:形容钟响的声音。
遽:急,仓猝。

   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。盗钟的人自以为掩上了耳朵就听不到钟响了,但钟响是客观事实,掩上耳朵,自己听不到,别人照样会听到。做了错事的人自己假装不知道,就如同捂着耳朵盗钟一样,是自己欺骗自己。
    “掩耳盗钟”后为成语,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典故运用例句——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书志》:“或以前为后,以虚为实,移的就箭,曲取相谐,掩耳盗钟,自云无觉,讵知后生可畏,来者难诬者邪!”明·杨慎《希夷易图》:“《后天图》见于邵伯温之序。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,殆掩耳盗钟也。”
    因铃与钟相似而小,所以在流传过程中,“掩耳盗钟”被“掩耳盗铃”所替代。成语运用举例——宋·朱熹 《答江德功书》:“成书不出姓名,以避近民之讥,此与掩耳盗铃之见何异?”清·李渔《玉搔头·媲美》:“寡人为寻刘倩倩,借名讨贼而来,只说掩耳盗铃,假意要与真情互见。”明· 赵弼《钟离叟妪传》:“今若宿驿,正犹掩耳盗铃也。”洪深《少奶奶的扇子》第四幕:“闭上了眼睛,不要知道世界上的龌龊,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清高,岂非掩耳盗铃?”闻一多《谨防汉奸合法化》:“硬把汉奸合法化了,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。”

 (杨新华 译评

编辑:杨新华 来源:编辑译评
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东篱网(www.dongliw.com) ©
  • 联系我们 Email:yxh583*sohu.com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古文名句、典故故事、诗词名句、诗联漫话、格言警语、民歌辑览等栏目,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,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。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

    冀ICP备160301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