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“庚癸之呼”、“呼庚呼癸”典故的来历。...
【原文·出处】
吴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,曰:“佩玉繠兮,余无所系之。旨酒一盛兮,余与褐之父睨之。”对曰:“梁则无矣,粗则有之。若登首山以呼曰:‘庚癸乎!’则诺。”
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节选
【译文·故事】
吴国的申叔仪向鲁国公孙有山氏讨粮食,说:“佩玉垂下来啊,我没有地方系住;甜酒一杯啊,我与那贫苦的老头斜视着。”公孙有山氏回答说:“细粮已经没了,粗粮还有一些。如果你登上首山喊:‘庚癸乎!’就答应你。”
【释义·点评】
公孙有山:鲁国大夫。
繠:ruǐ ,下垂的样子。
旨酒一盛:盛,器皿,如杯、碗之类。
梁:通“粱”,好粟,即细粮。
余与褐之父睨之:褐,粗布之衣;睨,斜眼看。
庚癸:杜预注:军中不得出粮,故为私隐。庚,西方,主谷;癸,北方,主水。
春秋时期,吴王夫差与晋、鲁等国会盟,吴国大夫申叔仪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氏借军粮,不好直说,只好用隐语代替。申叔仪朗读了一首“乞粮歌”,歌里说“佩玉垂下来啊,我没有地方系住”,表示自己少衣;“甜酒一杯啊,我与那贫苦的老头斜视着”,表示好东西自己没有,只能眼巴巴看着。公孙有山于是也给了他一个取粮的暗号,代表“谷”和“水”的“庚癸”。
后来人们便称向人告贷为“庚癸之呼”或“呼庚呼癸”,称屡屡告贷为“庚癸频呼”,又称同意告贷为“庚癸诺”。典故运用举例——唐·柳宗元《安南都护张公墓志铭》:“储偫委积,师旅无庚癸之呼。”明·张岱《杂著·失题》:“况时逢丰穰,呼庚呼癸,一岁自兆重登;且縀际辰年,为龙为光,两榜必征双首。”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书怀》诗:“一饱但蕲庚癸诺,百年甘守甲辰雌。”
(杨新华 译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