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关于“韦编三绝”典故的由来及运用。...
【原文·出处】
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系》、《象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。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曰:“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《易》则彬彬矣。”
—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节选
【译文·故事】
孔子晚年喜欢读《易》,并阐述了《彖辞》、《系辞》、《象辞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文言》等。他读《易》(很勤),(以至)编书简的皮绳都断了多次。他说:“如果再借我几年的寿命,这样的话,我对《易》学的研究就可以做到文辞义理融会贯通了。”
【释义·点评】
韦编:韦,熟牛皮;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。
三绝:三,概数,表示多次;绝,断。
彬彬:文质兼备,这里指文辞和义理能够融会贯通。
春秋时的书,主要是竹简,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编连起来才能阅读。孔子晚年喜欢读《易经》,不知翻阅了多少遍,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磨断了好多次。
后来人们便以“韦编三绝”作为读书勤奋、刻苦治学的典故。运用举例——晋·葛洪《<抱朴子>自叙》:“圣者犹韦编三绝,以勤经业,凡才近人,安得兼修。”唐·杨炯《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》:“在卭笮十余载,沉研《易》象,韦编三绝,赋诗纵酒,以乐当年。”元·耶律楚材《过天德和王辅之》之四:“韦编三绝耽羲《易》,萧散风神真隐人。”
(杨新华 译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