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典故故事 >> 内容

季札挂剑(松枝挂剑、季札赠剑)

时间:2011-11-24 21:24:52 点击:

  核心提示:有关“季札挂剑”故事的原文、翻译,以及“挂剑”典故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的运用。...

 

【原文·出处】

   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,带宝剑以过徐君。徐君观剑,不言而色欲之。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,未献也,然其心许之矣。使于晋,顾反,则徐君死于楚,于是脱剑致之嗣君。从者止之曰:“此吴国之宝,非所以赠也。”延陵季子曰:“吾非赠之也,先日吾来,徐君观吾剑,不言而其色欲之;吾为有上国之使,未献也。虽然,吾心许之矣。今死而不进,是欺心也。爱剑伪心,廉者不为也。”遂脱剑致之嗣君。嗣君曰:“先君无命,孤不敢受剑。”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。徐人嘉而歌之曰:“延陵季子兮不忘故,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。”

 ——刘向《新序·杂事卷七》节选

相关典籍:
    季札之初使,北过徐君。徐君好季札剑,口弗敢言。季札心知之,为使上国,未献。还至徐,徐君已死,于是乃解其宝剑,系之徐君冢树而去。从者曰:“徐君已死,尚谁予乎?”季子曰:“不然。始吾心已许之,岂以死倍吾心哉!”

 ——司马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节选

【译文·故事】

    延陵季子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,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。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,嘴上没有说什么,但表情上显出想要这宝剑的意思。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使命,就没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,但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。季子出使晋国,总想念着回来,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。于是,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。随从阻止他说:“这是吴国的宝物,不是用来作赠礼的。”延陵季子说:“我不是赠给他的。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,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,嘴上没有说什么,但是他的表情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意思;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使命,就没有献给他。虽是这样,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。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,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。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,廉洁的人不会这样做。”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。继位的徐国国君说:“先君没有留下遗命,我不敢接受宝剑。”于是,季子就把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坟墓旁的树上走了。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,歌颂他说:“延陵季子兮不忘故,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。”

【释义·点评】

    季札(公元前576年一前484年),春秋时吴国贵族,吴王寿梦第四子,称公子札,因受封于延陵一带,人称“延陵季子”。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,曾与孔子并称“南季北孔”。“季札挂剑”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季札自律守信的崇高品德。当初他是在心里答应把剑给徐君的,并没有第二个人知道,徐君虽然死了,但是他做到了不“欺心” ;既然答应了把剑给徐君,就一定要做到,在徐国嗣君不肯接受的情况下,他就把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,了却自己的心愿。这个故事被人们称为“季札挂剑”或“松枝挂剑”、“季札赠剑”。

    后来人们以“挂剑”作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,亦以讳称朋友逝世。例句——宋·黄庭坚《李浸州挽词》:“虽云挂剑来坟上,亦恐藏书在壁中。”明·张煌言 《祭定西侯张侯服文》:“徒深挂剑之怀,每阻炙鸡之愿。”苏曼殊《答萧公书》:“今托穆弟奉去《饮马荒城图》一幅,敬乞足下为焚化于赵公伯先墓前,盖同客秣陵时许赵公者,亦昔人挂剑之意。”唐·王维 《哭祖六自虚》诗:“不期先挂剑,长恐后着鞭。”  

  (杨新华 译评

编辑:杨新华 来源:编辑译评
  • 下一篇:包藏祸心
  • 上一篇:宠子当牛(孺子牛)
  • 相关评论
    发表我的评论
    • 大名:
    • 内容:
  • 东篱网(www.dongliw.com) ©
  • 联系我们 Email:yxh583*sohu.com
  • 版权声明:本站古文名句、典故故事、诗词名句、诗联漫话、格言警语、民歌辑览等栏目,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,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。

   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

    冀ICP备16030138号